带下病的问诊

发布于 2023-03-04 4676次浏览

妇女自青春期开始,阴道内有少址白色或无色透明,无特殊臭味的液体流出,有润泽阴道、抵抗外邪的功用,为正常生理现象,属生理性带下。它是一种阴液,是在气盛,天癸至,冲任二脉通盛情况下产生的。由运化敷布、肾闭藏,并由任脉主司和带脉约束。若带下的量明显增多,颜色、质地异常,或有臭味,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,称为带下病。根据带下不同颜色,分别称为“白带”“黄带”“赤带”“赤白带”“五色带”,亦称为“白沃”“赤白沃”“白沥”“赤沥”“赤白沥”。带下病的病因多属湿邪为患。因经行产后,胞脉空虚,不注意卫生,涉水淋雨,以致外湿内侵胞宫、冲任;或因洗涤器器皿不洁,或手术不慎,或经期、产褥期同房,以致湿热乘虚而入;或因肾、脾、肝功能失常,水液内停。无论外湿、内湿损伤任带二脉、使任脉不固,带脉失约,均会发生带下病。本病治疗以除湿止带为主。根据其虚、实、寒、热及病变所处脏腑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。

西医的各种阴道、宫颈、子宫、输卵管炎症以及生殖器肿瘤所致阴道分泌物异常者,均可属本病范畴。

(一)问诊要点

根据带下量增多,颜色、质地异常,伴有臭味,或局部瘙痒者,即可诊为带下病。本病应与月经前后、孕期、有宫内避孕器所致阴道分泌物多,但色、质无变化,无臭味的生理性带下相鉴别。还应询问有无小便异常,与白浊、淋证所致尿液浊相鉴别。赤带时还应与经间期出血,涌下相鉴别。

通过问诊,根据带下量、色、质、味辨其虚实寒热,根据全身症状辨其所属脏腑。带下量多、色白、质稀者属虚、属寒,多为脾虚肾虚,带下量多、色黄、质稠、微臭为湿热下注;带下量多、色黄绿,或如米泔,味秽臭者多为湿毒。

(二)分型问诊

1.脾虚

问诊:带下量多、色白或微黄、质稀或微稠,无臭味,绵绵不绝。伴面色萎黄,神疲肢软,浮肿,纳差,便溏。

治法:健脾益气,升阳除湿,方用完带汤。若小腹下坠加黄芪、升麻以升阳举陷;若带下日久不止者,加乌贼骨、荧实、煅牡蛎以固涩止带。

2.肾阳虚

问诊:带下量多、色白或透明无色、质地清稀如水.无臭。伴面色晦暗,畏寒肢冷,腰痛如折。小腹发冷,夜尿频数。

治法:温补肾阳,固涩止带。方用内补丸。畏寒肢冷者,加补骨脂、艾叶以温阳散寒;小便频数者,加桑螵蛸、赤白脂以固涩缩尿,并能固涩止带。

3.肾阴虚

问诊:带下量或多或少,赤白相兼,质粘稠,无臭味,阴道灼热,或干涩不适。伴口干口渴,五心烦热,失眠多梦,小便黄,大便干。多发生在老年妇女。

治法:滋补肾阴,清热止带。方用知柏地黄汤加灰实、金樱子、女贞子。

4.湿热

问诊:带下量多、色黄、质粘稠,或为灰白色呈泡沫状,或色白呈豆腐渣样,有臭气,外阴瘙痒不适。伴胸闷腹胀

治法:清热利淫止带。方用止带方。伴胸胁胀痛,口苦者,加柴胡、夏枯草,或用龙胆泻肝汤以疏肝清热,利湿止带。

5.湿毒

问诊:带下量多、色黄绿如脓、质粘稠,或杂有血液或脓血俱下,或为土色带下,秽臭难闻,或外阴灼热疼痛。伴小腹疼痛下坠,口干口渴,小便黄少,大便干燥。

治法:清热解毒,除湿止带。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、蚤休、薏苡仁。

中医问诊更多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