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过后 干预心理危机不能少

发布于 2023-03-11 5704次浏览

  导读:一直以来,考完后许多家长和老师旋即就将视线聚焦到成绩的公布、志愿的填报上,直接的后果就是对考生考后管教、疏导淡化甚至漠视,考后考生很可能陷入一种如脱缰的野马般失控状态。

  随着后高考时代的到来,许多考生的心理危机开始层层淤积,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,应适当予以干预,以免一些悲剧的发生。

  这些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:有的表现愁眉苦脸、长吁短叹,反复咀嚼失败和体味酸楚,茫然无措;有的觉得无颜面对父母,愧对老师谆谆教诲,内心充满懊恼、忏悔;有的则表现为情绪失控,放纵宣泄情绪;有的则哀叹时运不济,落拓不羁,怨天尤人,牢骚满腹,繁杂的挹郁情绪。如果没有适时的科学心理疏导,长此以往,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悲剧。

  纵析历年悲剧,其病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,应试教育的制度之“花”结出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机制“恶果”,为此,考生和家长把高考看得高于一切、重于泰山。二是唯分是举主导社会心态,致使社会无限放大学业分数,而漠视对耐挫、沟通减压等能力的培养。三是,唯学历是举决定用人制度。社会用人价值取向导入给家长,家长又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考生,为了自己的前途,孩子们把“争分”看得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整治“病根”,当“综合”下“”,以我之见,一方面要从制度入手治本,譬如改革考试制度、深入高等教育改革、转变社会用人观;另一方面要从家长、学校入手治标。

  当务之急,考生的家长、老师在考后要一如既往绷紧心理疏导的神经,仔细筛选,认真甄别,细致入微地关注那些多重压力之下心理有缺陷的重点孩子。家长要转变观念,不要把孩子当成“面子”工程来教育,还孩子尊严和独立,能读大学固然行,不上大学掌握一技之长,做个“蓝领”也很不错。要转变自己的角色,做孩子的朋友,理解他,欣赏他,鼓励他。要多给子女提供聚会、郊游、娱乐等方式,减轻孩子的压力,用微笑化解他们聚集在心中的郁闷、烦恼。

  学校要健全心理辅导网络,譬如开通考后减压热线、短信互动、家访沟通,要告诉考生这样的讯息: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早已过去,只要参加高考,正常发挥,绝大数考生都能有机会上大学。学校还应组织开展考后文体活动,让考生在沟通中一吐心中的块垒,在锻炼、娱乐中排遣心中烦闷和不快。

  “明者远见于未萌,智者避危于未形”,家长、学校、社会要形成“合力”,走近孩子,呵护他们心灵,触摸他们心灵脉动,设身处地关爱,标本兼治,把考生从考后心理危机中拯救出来。

(责任编辑:龚艳丽 实习编辑:练丽特)

心灵引导更多精彩内容